遺產分配:受養人如何從遺產中獲得合理的經濟供養

在香港,財產繼承的法律框架由多項條例組成,其中《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第481章)是專門針對那些經濟上依賴死者的人所設立的法律,旨在保障這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如果您不是遺產繼承人或受益人,您是否真的被排除在遺產之外?


在香港,財產繼承的法律框架由多項條例組成,其中《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第481章)是專門針對那些經濟上依賴死者的人所設立的法律,旨在保障這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這一條例的頒布,反映了社會對於保障經濟供養受養人的重視。本文將深入探討該條例的法律意涵、適用範圍、應何時提出申請、法庭考量因素,以及法庭可頒布的命令等關鍵問題。

《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法律意涵

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有權在遺囑中自由決定其死後資產的分配。若無遺囑存在,則遺產將根據無遺囑繼承法進行分配。然而,根據 《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第481章) 第3及4條 的規定,若死者的遺囑未能為受養人提供適當的給養,或給養的數額不足;又或受養人根據無遺囑繼承的法律規則不具備分享遺產的權利;又或者死者並未立下遺囑,受養人則可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從死者的遺產中獲得「合理經濟給養」。

《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賦予法院權力,以確保經濟受養人能夠從死者的遺產中獲得合理的經濟供養。根據條例的規定,受養人包括現任和前任配偶、子女(包括領養子女)、同居伴侶,以及在經濟上依賴死者的其他家庭成員,如父母和兄弟姐妹等。這一法律框架的重要性在於,無論死者在遺囑中是否提及,法院都可以介入,保障那些依賴死者生活的人的基本生存權益。

例如,假設一位父親在其遺囑中未提及其成年的子女,但這些子女在經濟上長期依賴於父親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這些子女可以向法院申請,要求提供合理的經濟供養,以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條例的適用範圍

《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適用範圍涵蓋了多類經濟受養人,這些受養人不僅限於配偶和年幼子女。根據條例,僅需能夠證明自己在死者生前經濟上依賴於他,便可申請供養。這包括死者的前配偶、情人、成年子女、甚至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與死者有實質性經濟關係的個人。這一法律意涵能夠有效保障那些在情感和經濟上與死者有緊密聯繫的人,無論其法律上的地位如何。

例子 1,一位與死者同居多年的伴侶,即使未正式結婚,也可以被視為受養人,因其在經濟上完全依賴於死者的支持。這種情況在現今社會中越來越常見,反映了家庭結構的多樣性。

例子 2,死者在遺囑中剝奪其前次婚姻所生子女的遺產繼承權,以使新婚家庭受益。該等子女會被視為經濟受養人。

註: 本條例只適用於以香港為居籍或在緊接去世前三年內任何時間通常居於香港的死者。換言之,即使死者在香港留下大量資產,如果不符合上述居籍或居住規定,這條例則無法適用。


何時提出申請?

根據 《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第6條,申請經濟供養的時限必須在獲得承辦書後六個月內進行。這一時間限制的設置,旨在確保案件能夠迅速處理,避免因時間的推移而導致的證據缺失或情況變更。這段六個月期限相當嚴格,除非有特別理由,否則逾期申請將不被受理。

例如,若一名配偶在其伴侶去世後,急需資金來支付生活開支,則可以在六個月的申請期限內向法院提出申請。在此情況下,法院可迅速作出決定,確保申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這種靈活性使得法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確保公平和正義的實現。

註: 若申請人遇到迫切的財務需求,亦可向法院申請臨時命令 (例如: 臨時贍養費),要求從死者的遺產中撥出款項以應急。


法庭會考慮哪些因素?

在法庭審理有關經濟供養的申請時,會考量多種因素。首先,法院會評估受養人的經濟狀況,確定其是否真的依賴死者的經濟支持。這通常需要申請人提供詳細的財務資料,包括當前和未來的收入、支出、資產及負債等。此外,法院還會考量申請人與死者之間的關係,包括死者對申請人的義務與責任,他們的關係持續時間及其質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供養的資源。

例如,一位成年子女聲稱在父母去世後需要經濟支持。法庭會仔細研究該子女的經濟狀況,並考量其與父母之間的過去關係。如果該子女在父母生前長期依賴於他們的支持,法庭可能會認為其有權獲得合理的經濟供養。相反,如果法院發現該子女在父母去世後仍有其他經濟來源,則可能不會支持其申請。


法庭可以頒布什麼命令?

法院在審理《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申請時,擁有廣泛的酌情權來頒布命令。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提供的經濟供養金額,以及供養的形式(例如,一次性整筆款額支付、定期支付或財產轉讓命令),以滿足受養人的經濟需求。

例如,假設一位妻子在丈夫去世後申請經濟供養,法院考慮到她的生活狀況和丈夫的遺產規模,可能會命令從遺產中撥出每月一定的金額,以支持她的日常開支。此類命令的頒布不僅考慮到法律的規定,還會綜合考量道德和社會責任,進一步強調了法律在保護弱勢羣體方面的作用。


總結而言,《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在香港的遺產繼承法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為經濟受養人提供了法律保障,還強調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道德責任。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受養人的範疇也愈加多元,法庭在考量申請時的靈活性,讓更多依賴死者生活的人獲得支持。這一法律框架的建立,無疑是對加強社會保障和促進家庭和諧的有力措施。在未來的遺產繼承法律中,如何更進一步完善這一條例,將是法律界需要持續關注的課題。





為保障諮詢者的私隱,請不要將問題寫在此 Blog 內 。

★★★ 如需要 免費法律諮詢,請填寫諮詢表格、電郵或 WeChat 問題給蔡律師:
電郵: info@choilawyer.com
WeChat ID: choi_lawyer